返回第686章 七月有涝,冰甲东归(1 / 2)空山一先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七月初一,阳光炽烈。

不过海河流域还是遇到了大雨之后的晴天,河道浑浊,黄土淤出,辛屈站在北平城头,略显无奈的看着护城河漫出来的水:“上游的水库多少出事了?下游的湖泊库容漫了多少?”

跟在他身边的大司空骨碌小癸咳嗽了两声,抬起长满老人斑的脸,微微摇头说:“上游的水库有三座溃坝,下游的湖泊库容倒是没多少问题。反而是南边的涿县,又被淹了。”

辛屈点了点头:“将那三座溃坝的具体情况好好调查,看看是因为谁的原因,若是屈五年之前的堤坝就不追责,但要是燕元年之后的,按律惩处,爵位不够的,杀无赦。”

骨碌小癸脸色倒是不变说:“有两座要处置,不过修建的人,乃是姚庄。”

“他?”辛屈立刻想到了一个人,不算很会打仗的人,但一直以来最善营造水利的应该是他了。就算是他早期的作品,也不该有这样的损毁才是。

“好了,等查过了再说,人先控制下来。”辛屈转过身,让左右下去抓人。

接着才说;“一晃十几年,发展迅速,也让一些早期的堤坝,开始出现损坏,司空府下设都水司,可以开始安排人下去督修与整顿本地的水利结构了。

水利若是不好好的修缮,往后雨季来临的时候,就是一场场大难。”

幽州这一片地界,为什么会一直到隋唐才算是正式能容纳大量人口,就是因为这一千年的时间,人们在这里不断屯田与修缮,终于是基本驯服了雨季暴烈的海河,以及大量泥沙将天津往渤海推出去十几公里,让海侵与盐碱地不至于影响耕种。

这才算是摆脱苦寒代名词,至此之后,苦寒之地就去了辽东与大漠。

“那涿县那边,是否出资救援?”

“要。”辛屈沉吟了一下说,“涿县一直都是泄洪区,这一次的大水之后,涿县与运河之间需要增加大湖了。再寻一个位置,挖一座深三十米左右的湖,然后用石头、钢条、在涿水的正中央堆一座人工山。完成分水的同时也将泥沙抛射入下游,尽量不影响这一座湖。”

“这么做,且不说人力的消耗,光是蓄水,就有可能在旱季的时候,涿县的水,一滴都惠及不了运河。”

“那就在挖掘的时候,让湖泊底部西北低、东南高,然后堤岸的安排为西北高、东南低。这总可以吧?”

“这么做是可以,但堤坝需要面对的压力会无比巨大,稍有不慎,溃坝就会成为风险。”骨碌小癸想了想,咳嗽了两声,否定道,“还是别挖湖泊了,就按照现在的方案来,等之后运河与黄河彻底联通,说不定这些风险就会解了,尤其是天津入海口的建设,这一次可能是因为我们在挖运河的时候,特地截断了涿水与天津入海口的沟通,这才让涿县的水泄不住去导致的。”

辛屈听罢,也就不在这里纠缠说:“仓邑那边没人阻扰施工吧?”

“没有,也不敢。况且我们挖掘的地方,是跟鄚邑联系的,鄚公都不说话,他一个协管仓邑的王族家臣,又有什么理由反对?”

骨碌小癸轻哼一声,运河本该三年前就该完工,结果辛屈远征不在,仓邑那边就开始搞事,燕国这边与之磨擦数次,最终辛屈批复,先挖掘主干道,同时挖掘泄洪与灌渠。

泄洪与灌渠是横向的,在自己的地盘内干活,仓邑还真不敢乱来。

燕国对于疆域概念十分明晰,你敢乱窜,留守的兵马就敢带人踏平你。

所以燕国与保定——沧州这一带的大邑商势力,是有相当明确边界的。

总之,运河的后端与灌渠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涿县实在是因为地理位置太低洼,又有太行山拦截水汽,导致了这里极易受到洪水侵袭,每年都得淹几次,好在当地主要以放牧为主,粮食供给主要依靠北平,这次算是保住了基础的生产。

但不能一直这么下去。

辛屈想了一阵后又说:“既然你认为涿水一定要从天津入海,那就安排一下。还有就是有意识的在入海口圩田,也不用耕种,就尝试养一些贝类,还有就是燕山与太行山挖矿遗留的石头,全部用竹筏顺流而下,堆在天津外围,帮助淤泥填海,最多二十年,此时的天津,就能利用海河水系,淤出万亩良田。”

“是。”骨碌小癸记了下来,他最近也在折腾圩田的事情。

古之冀州有九河,华北平原更是黄河与海河交汇纵横的地方,人类在这里生存,主要依靠黄河与海河的泥沙堆积。

因此想要在这里大规模生产,整束河道,冲沙入海,圩田拓宽,就是必须要做的手段。

这种事情不能私人来做,只能交给国家这样的机器才能完成。

“对了,最新一批的盐碱地洗盐的结果出来了,苜蓿草能够很好的生长。大概有两万亩的草场,我建议是养马。你将马场全部安排在关外,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对于关内的破坏可不小。”

“两万亩草场,又能养多少战马?”辛屈呵呵两声说,“行了,我有计较,你且先把水旱灾难解决了再说。”

听罢,他也就不再多言,下去安排。

辛屈站了一会儿,直到西边开来了一列列旗帜,从辽西旅的番号,一直到邛方、土方、有癸氏等等。

“来得倒是很快。”辛屈咂咂嘴,原本以为对方还得要三五天后才来,没想到今天就来了。

但看他们过来的道路,应该是从昌平那边直接乘船下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梳理,海河主干是能开船的。

当然,都是小船。

但也能快速将人从上游运下来。效率比驿站强太多了。

尤其是西边的资源,大部分都是通过水路过来的。

“这……就是燕国都城?”许久不曾来的癸雪生,第一眼只觉得震撼。

燕国的都城,除了城墙,还有城墙上边的望楼与箭楼等机构,整面城墙高十几米,煌煌大气,让人根本生不起任何反抗的心思。

“啧啧,教我去之前才三个月,城楼就已经打造成这样了。该说真不愧是辛屈。不过应该还没完,以辛屈的尿性,过段时间砖墙烧够了,应该就会开始给北平做砖包了。”癸雪生右侧站着的是戴冰甲。

听他的调侃,癸雪生无言。

继续往前又走了一阵,一阵风吹过,万亩麦浪,千亩稻秧,入眼尽是绿油油。

很多人都在除草、排水,又或者下地摸田螺、泥鳅。

“看来你们今年遇到了不小的洪涝。”鲜虞小猪的声音从戴冰甲右侧响起。

戴冰甲看了一眼现场情况,咧咧嘴:“看起来还好。就算有损失,以燕国的耕作手段,今年整体应该还是增产的。”

正说着,一座凉亭内,一名中年男人看到了戴冰甲,便走到亭子外喊了一声:“嘿!冰甲!回来了?”

戴冰甲一听,侧过头一看,脸色古怪:“石戊,你怎么在这?”

“这片是我的地。我来看看农田情况。”宁石戊招呼了一声,“别着急往前走了,现在局面有点乱,给你安排的屯驻地,就在大兴县。但那边道路有段坏了,得下午才能通行,让所有人就地休息。”

“行吧。”戴冰甲一听,不疑有他,让人就地停下修整。

而凉亭很快被他们全部占了。

“收成怎么样?”

“不着急说这个,来,这可是炒茶,难得的好茶。”宁石戊在桌上烧着炭,热水汩汩入了茶杯,片刻之后茶汤落水杯,对戴冰甲说,“辛屈亲自炒的。拢共二十斤,他留了五斤,五斤赏了我们这些在朝的臣工,剩下的十斤,都是准备给你的。”

“嚯,他弄得好东西,那我可得好好尝尝。”戴冰甲学着宁石戊吹凉的动作,也捏着瓷杯入口。

其余人也都喝了两口,不少人眼睛都是一亮。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