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刀斩尹阿鼠
惊蛰过后春耕忙。
李逸也天天往田间地头跑,他给州县官员下了死任务,不许有闲田荒地,都得把地种起来。
他在河南一万五千亩地,多数是去年种了麦子的,剩下些空地,今春会种上粟谷、糜子等,他奴隶、佃户、牛马多,春耕没什么压力。
“好一片忙碌的春耕景象,等秋天收获,就不会再有这么多饥民了。”罗三陪同李逸身边很是感叹。
李逸没有额外再买田置地,只是在一些大的州县城中买地皮买宅院作坊置了些业,他劝罗三、刘黑子们在河南趁机买田置地。
现在地价真的便宜,官府也允许买田,但就一个要求,买了田不能荒,要是荒废就要罚粮,连续荒两年,就要收回。
现在百废待兴,李逸不在乎兼不兼并的问题,他在乎的是地得种上,有足够的粮食产出。
这一轮田地易主,确实是贵族豪强们的狂欢。
不过朝廷和军功集团也是享受了许多红利的,仅洛州总管府下设立的二十个军府,两万新府兵,一人一百亩军田,就占地二百万亩,还基本上都是较好的良田。
各级军官还有职田,各骠骑、车骑府,又还有公廨田,军官们还有官人永业田,获勋的将士还有勋田,
洛州下面诸县,这些府兵将士,就一下子占地十几万亩了。
也有如刘黑子、罗大富这样的,授田之外,也还自己置买了一些。
这让洛州的府兵,立马就成了县里数的上号的自耕农甚至是小地主,成为县中中产。
虽说不少府兵,也是从本地上六等户中点选,但也还有许多府兵和军官是从关中河东调来的。
加上官府的公廨田、官员职田,州县学的学田等,如今田地的产权归属,也是有很大不同。
注入了许多新鲜血液。
地方上的格局都不一样了。
罗三这关中人,也在洛阳几县置地千亩,直接招饥民为部曲佃户,他手头富裕,给招收的饥民修房子,运来牛、犁、种子等,一千亩地,十几户佃户,很轻松的能赶上时令。
“现在河南缺牛马,缺武德犁,几乎什么都缺,”罗三安排人继续跟突利可汗市易,
盐茶酒绢布瓷器,从突利可汗那里换牛马驼羊,还有皮毛药材奴隶等。
马贩来中原很赚钱,尤其是其中可做战马的好马。
牛也很赚,
突厥草原上的牛,贩到中原后,稍加教犁,也能耕地,拉车运输也是可以的。
直接跟突利交易的利润,高的惊人。
哪怕李家商队要沿途打点地方各处,最后还要给皇帝再进贡一成利润,也依然很赚。
不过这生意一般人也确实做不了,都得有很硬的背景关系。
刘黑子和大富他们现在也都调来河南的军府,来这边基本上能提上一级,毕竟新军府。
这些家伙十分相信李逸,建议他们买些地,就都纷纷痛快出手,买地后也学李逸,招流民佃户,盖房子买牛养猪的。
如今一个个也都有族人亲戚,或是雇佣的管事帮他们打理。
无数各地涌来的流民,
都源源不断的被瓜分,有些青壮被官府以工代赈拉去屯垦春耕,有些拉去修补城池、道路,有些去修渠。
还有许多则是被李逸、刘黑子这些官员,和地方豪强大户挑去做部曲佃户,或是长工、短工。
都在忙着春耕。
李逸的武德犁作坊就招了许多流民青壮,流水线赶工造犁。铁匠铺那边也是一样的,各种犁锄等农具订单,忙不过来,不断招人。
野无闲田,
这热火朝天的场面,李逸很喜欢。
这一轮过后,洛府的田也基本上都有了新主人,错过了这轮,尤其是普通百姓,那以后就没机会了。
有人咬牙搏一搏,撑住了,以后手里有百八十亩地,日子会越来越好。
而有些人害怕负担,选择看似更稳妥的佃户身份,那就只能日复一日的给人打工,很难翻身。
这都是各自的选择,
李逸尊重他们的选择,虽然这选择未必就是真正的自主自愿的。
罗大贵也和一批御宿乡的乡党来到洛阳,
这一次,他是以新府兵身份来的,看着二哥大富都已经当上六品骠骑别将,大贵终究是坐不住了。
不顾父母妻儿的反对,跟李逸来信请求帮忙点府兵。
这点小事,李逸打个招呼,大贵就也成了一名新府兵,军府在河南。
“这一次,咱们罗家堡又点了五个府兵,咱兴盛里总共点了二十多个,咱御宿乡总共点了五十多个。”
大贵见到李逸,很是兴奋,他穿着红色的戎服,虽然这一路过来挺辛苦,却仍很亢奋。
如今大唐四处征战,用兵频繁,对兵马需求大增,关中子弟自然是最好的府兵人选。
许多关中子弟也看着这几年关中府兵四处征讨,所向无敌,一个个立功授勋获官得赏,也是极大的激励了他们。
每次点府兵,都会有许多人抢着报名,现在也不像隋朝时那么严格,只要身体年轻健壮,是有户籍的良家子,也就不会特别要求你家里户等、兄弟等条件。
罗大富家本来父子四人,现在父年老,长兄去世,只余兄弟两人,若是隋朝时,他家虽财力足够了,可两兄弟只能一人点府兵的。
但现在大唐就没这么多限制,先统一天下再说,点府兵自然关中府兵最可靠。
大贵就一直有些后悔,当初按父亲的意思,兄弟俩人一人去点府兵一人留下,结果三年时间,大富都已经是正六品的骠骑别将了,他现在却只能是个新兵。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