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最关注的还是勾栏瓦舍,戏剧团的发展,以及剧院的建设等等。
几年后张青峰回到临安,他发现,他组建的杨柳戏剧团已经发展到了有数百艺饶大团队,同时在十几家勾栏演出,是名副其实的临安第一大戏剧团。
与此同时,张青峰还发现,虽然临安城没有了他在,但是这几年也出了很多质量不错的长篇故事。
其中诸先生和赵老先生也在这几年正式崛起,成为了继杨三郎之后的有名家。
相比起和评书,其他很多节目都进步的很快,比如市面上出现了好几首动听的乐曲,给大宋百姓带来了很大的听觉盛宴。
当然,这几年,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临安城中的那座高大的“石头”建筑。
是石头建筑,其实就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只是看起来就像是全部用石头建的一样。
这个石头建筑,正是张青峰设计的大宋戏剧院。
大宋戏剧院,是一个圆形建筑,直径有一百多米,占地十二亩,有七千多平米的空间,可以容纳八千到一万两千多名观众。
这座建筑看起来非常巨大,光是高度就有二十米,足足有五六层楼那么高。
这样的高度,让大宋戏剧院更是在临安城中鹤立鸡群。
临安城中,大部分都是一层和两层楼的建筑,三层的都非常少,何况是五层楼高度了。
这导致很多人一抬头,就能从临安城各个角落看到大宋戏剧院的模样。
大宋戏剧院,因为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模式,没有逾越任何封建王朝的建筑禁令。
至于高度,虽然朝廷严格制定了很多关于建筑物的等级,布局,用料及装饰色彩等限制,却唯独没有对其高度做出任何限制,所以大宋戏剧院高度不算逾越。
在古代,建房子必须要严格按照规矩修建,很多规矩都不能逾越,但是唯独高度,你只要有钱有能力,想修多高就可以修多高。
所以,虽然大宋戏剧院看起来比皇城都还要高大,很多人也认为有些不妥,却没有任何人能够出这样建的不妥之处。
修建这座大剧院,张青峰几乎投入了所有的钱财在里面。
他的印刷作坊,水泥作坊,琉璃作坊,以及戏剧团,等等产业所赚的钱几乎都投入到了这里面,
修建这么大一座戏剧院,张青峰至少花费了上百万贯的钱财,相当于十亿铜钱左右。
经过四五年的时间,这座大剧院才最终全部完成,修建这座大剧院,至少养活了好几万人。
“三郎,咱们的大剧院差不多半个月左右就能全部装饰完毕,到时候就可以正式表演了。”杨茂才朝张青峰道。
“嗯,不着急,咱们的节目安排的怎么样了?”张青峰朝父亲杨茂才询问。
“安排了戏剧,杂技,歌舞,还有评书,相声等等。”杨茂才朝张青峰道。
听到杨茂才的话,张青峰想了想道:“把相声和评书去掉吧。”
“为何?”听到张青峰的话,杨茂才忍不住询问。
“因为一两个饶声音太了,这么大的剧院后面的人根本听不清。”张青峰解释道。
这个大剧院,张青峰准备主要做歌舞戏剧等大型节目的演出场所。
像评书这样的节目,根本不适合在这样巨大的场馆中表演,因这个时代还没有麦克风和音响设备,
“对于,让人帮我找一些会各种乐器的艺人,我准备组建一支交响乐团。”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