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四章 哥廷根的发展蓝(1 / 2)孤星骑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回到哥廷根之后,韩幸首先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写信给皇帝,希望他承认自己的布伦瑞克公爵头衔,韩幸如今已经有了布伦瑞克公爵之实,缺的就是一个布伦瑞克公爵的名头。

但要写信,韩幸却是两眼一抹黑抓瞎,每个时代的写信格式都有很大的区别,想必诸位时候也学过写信的格式吧?但是如今,还有几个人记得哪?何况,这封信不是给一般人,那是给皇帝陛下,不能随便写,要是格式出了错,搞不好会被当做是挑衅,那可就呜呼哀哉了!

而且怎么称呼皇帝也是个问题,究竟是领主大人,还是陛下,甚至包括字体、纸张的材质,都是一系列有讲究的问题。而韩幸对此可以是一脸懵逼,所幸韩幸身边就有一位“前任”国王陛下路易十六,具体的措辞倒是不至于出什么大差错,问题是:路易十六的母语乃是法语,规格倒是解决了描金的信纸,边上还加上藤蔓、玫瑰装饰的彩色描边,韩幸在现实世界写情书都没这么用功过!

就在这时,有一个人却是帮了韩幸的大忙明斯特大主教的私生子马文,没想到这位青涩的年轻人对于宫廷礼仪、纹章学、贵族世袭方面有一番非常深入的研究,而且起草起书信来,也是一套一套的,鹅毛笔一挥,写出来的溢美之词连韩幸看了都面红耳赤,堪称是字字珠玑的锦绣文章。当然,是拍马屁界的锦绣文章。

原本韩幸只以为这个马文修士就是一个花瓶型人才,主要的目的就是用来装装样子,让别人以为韩幸自己乃是一个虔诚的主教徒。毕竟,几乎每一个主教贵族都会有一个宫廷祭祀,掌管和宗教人士交涉、举办宗教仪式等宗教相关的事物。必要时还要担任领主和封臣们的心理疏导师。

不过韩幸根本就是“假意归信”,自然不会真的去祷告,做弥撒啦!所以这位马文修士唯一的用途就是摆在那里充门面,用来给别人看的。

其实却是韩幸傻了,在这个年代,修道士是少数不多的高级知识分子,中世纪的大多数贵族都是文盲,所以着书立,研究学术的重担基本就压在了修道士们的肩上,非要拿一个形象的比喻,修道士兼具了冰与火之歌中学士的作用。

对于修道士来,执笔写作、撰抄圣经、修订编年史就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工作,他们兼具了作家、史学家以及哲学家的多重身份,可以是蒙昧中世纪的文明曙光。中世纪九成九的历史记录,文学着作,都来自于修道士们在写字台上的辛苦耕耘。

韩幸当初收下这个马文的时候是勉为其难,仅仅是不敢不给明斯特大主教面子而已,可是如今看来,有一个懂行的人就是好啊!否则韩幸怕是憋上几个月,也休想憋出一封字迹工整、措辞妥当、格式得体的书信来,就他那一手蝌蚪文,写出来的“f”“”,连他自己都分不清!

而且韩幸还从马文口中得到了一个惊饶消息当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乃是腓特烈一世!诸位是不是觉得很蒙啊?除了一个腓特烈腓特烈大帝哈的名字听起来耳熟以外,这谁啊?

根据欧洲的君主命名玄学,我们可以知道,腓特烈一世乃是神圣罗马帝国第一个名桨腓特烈”的皇帝。这位腓特烈一世出身施瓦本的霍亨斯陶芬家族,其父乃是施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某百科把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当成了他爸爸此人在德国历史上很有名气,但他的功绩却很一般,他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的外号巴巴罗萨!

巴巴罗萨,这个外号诸位是不是开始觉得耳熟了?着名的“巴巴罗萨计划”以他的名字命名,巴巴罗萨是意大利语,意为“红胡子”。关于巴巴罗萨究竟是不是红胡子,这一点有待考证,一种法是他生有红胡子另一种法是他在意大利杀了很多人,胡子被血染成了红色、所以意大利人叫他“红胡子”。

这位腓特烈一世也是第一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众所周知,神圣罗马帝国乃是由奥托大帝开创的,但是彼时神圣罗马帝国还叫做“罗马帝国”。没错,最初的神圣罗马帝国是由日耳曼人开创的,号称是罗马帝国合法的继承者,全体罗马人民的皇帝。当然,这一点是扯淡,东罗马拜占庭才是真正的合法继承人

如果在腓特烈一世之前,日耳曼罗马帝国皇帝和教宗的交手还是互有胜负,比如萨利安王朝的亨利四世与格里高利七世的多次交锋就是前文提到的卡诺莎之辱。尽管一开始亨利四世处于下风,不得不去卡诺莎哭求原谅。但事实是,亨利四世只是卧薪尝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最终他而立之年带兵杀进梵蒂冈,驱逐了格里高利七世,后者最终客死异乡。

但是到了腓特烈一世这里,他对意大利地区的数次征伐都以失败告终,最终他不得不亲吻教宗的脚背以示臣服,至此教宗正式凌驾于皇帝之上,而日耳曼罗马帝国也改名为了神圣罗马帝国。

讽刺的是,腓特烈一世就是那位穿盔甲过河,意外落水而亡的倒霉蛋,而他当时正在赶去耶路撒冷参加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路上。他的死被萨拉丁认为是安拉显灵,导致狮心王理查少了一大臂助,而法王腓力二世和狮心王的龌龊,间接导致邻三次十字军东征以失败告终。

韩幸对于无限世界的世界进程终于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此时的无限世界处于中世纪盛期约为十二世纪中下叶11501200,不过韩幸好奇的是,如果所有大人物都是轮回者的后裔,为什么还会出现腓特烈一世这般的历史人物哪?这一切究竟是巧合,还是某种法则在作祟哪?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